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从业 > 银行业专业实务 > 公司信贷 >

银行业初级资格考试《公司信贷》复习核心考点(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贷款风险分类

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1、贷款分类的标准:

央行从1998年5月开始试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并在2001年12月修订后正式发布。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中国

美国

正常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借款人能够严格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偿还贷款本息

关注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贷款本息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尽管目前借款人没有违约,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主客观因素,可能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产生影响

次级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可疑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

损失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程序之后,贷款仍然无法收回

2、贷款分类意义:①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②贷款分类是金融审慎监管的需要;③贷款分类标准是利用外部审计师辅助金融监管的需要;④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行重组需要贷款分类方法。

3、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

①历史成本法:传统上较常用,收入是一定时期内账面资产和负债增减的净值,重要依据是匹配原则,即把成本摊派到与其相关的创造收入的会计区间;

A、优点:具有客观性且便于核查;

B、缺点:a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b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

②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收入即代表净资产在期末与期初的差额,不必摊派成本;

A、优点:能够及时承认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因此能较为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生的问题,银行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为其资产定值;

B、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有市场,即使在有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也不一定总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当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价格既有可能高估也有可能低估资产的价值;即使市场成熟,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可能只将不良资产出售,而保留优质资产,市场会产生逆向选择效应);

C、原则上,有市场价格的资产,例如有价证券、外汇等,可以用市场价值法。

③净现值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银行中并未得到广泛采用;

④合理价值法:在非强制变现的情况下,贷款按买卖双方自主协商的价格所确定的价值;如果有市场报价,则按市场价格定价,如果没有市场价格,则通过判断为贷款定价(判断的依据包括期限、利率和与各等级类似的贷款的市场价格、专门评级机构对类似贷款的评级,以及贷款证券化条件下确定的贷款价值),目前使用较为普遍。

2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1、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通常要经过基本信贷分析、还款能力分析、还款可能性分析和确定分类结果四个步骤。

2、基本信贷分析:

①贷款目的分析:是判断贷款正常与否的最基本标志;在贷款分类中,挪用的贷款至少是关注类;

②还款来源分析:还款来源是判断贷款偿还可能性的最明显标志,银行可以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借款人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从而确定偿还来源渠道,也可以通过观测贷款是否具有以下三个预警信号来判断还款来源是否存在风险,即贷款用途与借款人原定计划不同;与合同上还款来源不一致的偿付来源;与借款人主营业务无关的贷款目的或偿付来源;

③资产转换周期分析:资产转换周期是银行信贷资金由金融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再由实物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过程,包括生产转换周期(借款人用资金购买原材料、生产、销售到收回销售款的整个循环过程)和资本转换周期(借款人用资金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折旧的循环);

④还款记录分析

借款人的还款记录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贷款档案中直接反映借款人偿还该行贷款的能力,同时也是判断借款人还款意愿的重要依据;二是从信贷监测网络(电子档案)中反映借款人偿还其他银行及所有债务的能力。

3、还款能力分析(即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分析,最核心内容)

①银行所进行的财务分析必须包括:利用财务报表评估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

②现金流量是偿还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还款能力的主要标志就是借款人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足。

4、还款可能性分析:包括还款能力分析(见3)、担保状况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

★在担保的问题上,要重点考虑法律方面(即担保的有效性)、经济方面(即担保的充分性)两方面内容。

5、确定分类结果

正常

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并且对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进行全额偿还

关注

1.净现金流减少

2.借款人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净值开始减少,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

3.借款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

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5.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

6.贷款的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

7.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

8.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等

次级

1.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按市场条件获得新的资金

2.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3.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未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4.借款人采取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

可疑

1.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状态

3.借款人已资不抵债

4.银行已诉诸法律来回收贷款

5.贷款经过了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等

损失

1.借款人无力偿还,抵押品价值低于贷款额

2.抵押品价值不确定

3.借款人已彻底停止经营活动

4.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停止时间很长,复工无望等

★次级类贷款的缺陷已经很明显,即正常经营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需要诉诸抵押和保证,甚至在执行了抵押或保证之后,仍有部分损失的可能。

★可疑类贷款的特征是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在贷款分类时,要考虑“有明显缺陷,且有大部分损失”的关键特征。一是被划分为可疑类贷款具有次级类贷款所有的全部缺陷,即使以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贷款本息仍然无法足额偿还;二是虽然损失的可能性极大,但因为存在一些可能有利于或不利于贷款归还的不确定因素,要等到情况更确定时才能把贷款归为次级类或损失类。

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

1、银行将贷款损失分为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通常筹集资本金来覆盖非预期损失,提取准备金来覆盖预期损失。因此,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大小是由预期损失的大小决定的。

2、商业银行一般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有三种:普通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

①普通准备金(一般准备金):按贷款余额的1%提取,可以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但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超过部分不再计入;是弥补贷款组合损失的一种总准备,针对的贷款内在损失是不确定的。

②专项准备金: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按贷款内在的损失程度或历史损失概率计提;用于弥补贷款的内在损失,但不能用于弥补银行未来发生的其他损失,不具有资本的性质;

③特别准备金: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与普通准备金和专项准备金不同,不是商业银行经常提取的准备金,而是按照贷款内在损失计提专项准备金基础之上计提的。

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

①普通准备金的计提基数:

A、全部贷款余额;

B、全部贷款扣除已提取专项准备金后的余额(避免普通准备金与专项准备金的重复计算,目前普遍采用);

C、正常类贷款余额或者正常类贷款加上关注类贷款余额。

②专项准备金的计提基数:实际操作中,不是简单地以各类不良贷款为基数,乘以相应的计提比例来计提;对于大额的不良贷款,特别是大额的可疑类贷款,要逐笔确定内在损失金额;对于其他不良贷款或具有某种相同特性的贷款,则按照该类贷款历史损失概率确定一个计提比例,实行批量计提;

③特别准备金的计提基数:为某一特定贷款组合(如特定国别或特定行业等) 的全部贷款余额。

4、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比率

①普通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确定一个固定比例,或者确定计提比例的上限或下限;

②专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按照各类贷款的历史损失概率确定;

③特别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或监管当局按照国别或行业等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

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

6、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本步骤:专项→普通→特别

①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计提专项准备金;

对于损失类贷款,应按贷款余额的100%计提专项准备金;对于可疑类贷款,可从其贷款组合中区别出来逐笔计算,专门计提专项准备金;对于次级类贷款,如有抵质押品之外的其他还款来源,则不应从贷款组合中区别出来逐笔计算,对于单笔贷款计提准备金时,应当扣除该笔贷款抵押品的价值;对批量贷款计提准备金时,则不需要扣除。

②按照分类结果对其他“非正常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

③对“非正常类贷款”的同质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对于一些金额小、数量多的贷款,要采取批量处理的办法;

④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

⑤计提特别准备金;

⑥汇总各类准备金:将以上五步计算出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相加,初步得出应计提的贷款数额;

⑦根据其他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体水平进行调整:对商业银行贷款偿还可能性存在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增长速度、信贷管理水平、不良贷款催收能力以及银行所在地区的宏观经济走向等。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更新时间2022-03-13 11:24:56【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

客服电话: